一、传销人员的“行业”病症特点。
1、心理人格变态性症状。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传销人员在反复的听课洗脑过程中,不断重复着 “抵触—怀疑—认同—狂热—在怀疑—自我麻醉”这个群体性的过程,传销人员慢慢就形成了扭曲人格,从而会将原有的正常的、完整的人格彻底破坏掉,或者让其残缺不全,并逐渐发展成仇视社会、变态人格。有的传销人员甚至在原有的消极人格上出现极端变化,产生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变化,或者形成与原有人格并存的多重人格。人格发生扭曲后,传销人员表现出和人相处、交谈时,自视甚高和自命不凡同时又深深自卑的矛盾心理,以富人自居,喜欢与常人(传统行业的人)区别开来,开口闭口“我们做的是新型行业,传统行业如何如何”,自己把自己推到了人类社会对立面,否认传统行业的优越性,看不起传统行业。为了给自己辩解,往往指责劝说人员说“你讲的那是传统行业,我们这个是新型行业,不能用平常眼光看待”,把自己看做将来的富人,总有高人一等,认为行业外的人都是傻子的感觉。这是因为传销组织鼓吹的“短期”、“快速”“暴富”“人帮人”等所包涵的特殊涵义使他们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归属感,传销人员会觉得自己的传销组织是国家支持的,是世界上最好最赚钱最人性化的行业。从而衍生出极端的群体自恋和凝聚力。这种人格的极端化演变,还可以让妄想、谎言以及虚构事实成为群体事实,使人进一步丧失理性思考能力,放大许多传销人员的狂妄偏执人格,使其自我评价虚幻升高。这种人格状态的消极变化和病态发展不仅使传销人员心理结构发生扭曲,最终导致心理反应系统的彻底异化,而且会使劝说工作难度增大,为传销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带来障碍,这也是为什么传销人员往往抗拒沟通、留恋传销的一个心理动因和潜在难关。
2、行为认知障碍性病象。在传销组织头目的精神控制和高额金钱诱惑之下,邀约听课成了传销人员生活的全部,切断了与社会的联系,认知世界和意识域阀慢慢萎缩,逐渐丧失了观察能力和批判性反思能力,逐渐产生对正常社会的认知感觉障碍,并表现出行为病态。认知障碍首先表现为出现极端选择性知觉,这时的传销人员只对对传销有利的信息感兴趣,对邀约、听课、行业的成功人士等格外感兴趣,这种选择性知觉导致其思想认识的偏激化发展;其次表现出线性极端思维,非白即黑,对事物的认识单一、片面和不完整,容易产生极端的完美主义。他们几乎丧失了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表现为“钻牛角尖”。此时,他们对除传销以外的任何信息知识都强烈排斥,只信传销歪理邪说,传销组织头目说什么就信什么,被牵着鼻子走,不会分析思考,更不敢有任何怀疑。他们对任何事物的判断与衡量,只有传销组织的歪理谬论一个标准。思维方式变得单一、僵化、偏执而排他。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被固定在传销的歪理邪说之下,其思维方式和标准完全是按照传销组织的标准,黑白颠倒、思维混乱。传销痴迷者本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加上传销组织头目误导性的暗示比如说“某某为了做行业自断手指”、“某某为了做行业和爱人离婚和子女断绝关系”等等,不仅加重了其心理问题,使不少传销人员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甚至产生了精神疾病,以至于有的传销人员期盼自己的家人和自己闹僵,以期待自己也像传销组织头目宣扬的那样证明自己对行业的坚定。另外,传销痴迷者在反复地听课、讲课,画梦想图后,产生了相应的幻觉现象,传销组织不断鼓吹行业是顶着负面(或者宏观调控)前进,想成功想赚钱就必须有狠气。“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要踏着成功者的步伐前进”“要想成功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等偏激言辞,以至于他们不计后果疯狂地邀约发展骗人、产生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怪诞行为,以至于走上了严重的违法犯罪道路也在所不惜。传销组织运用反复洗脑授课和高额回报或者树立成功人士等手段对传销人员实施精神控制,导致他们行为感知和认知统觉上出现严重的病态反应。
二、针对反洗脑劝说和沟通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一点对劝说工作至关重要。传销人员产生人格心理变态性变化后,劝说工作的难点就在于劝说人员和传销人员存在严重沟通障碍,就相当于传销人员这个病人有强烈的抗药性、耐药性,因为沟通的基础是两者的心理对等、情感信任和协调互动关系之上,但恰恰在劝说之初这种关系很微妙,沟通双方的立场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尤其传销痴迷者会认为劝说人员是来“反对”自己,是来阻止自己发财的,会有戒备之心。这就要求劝说人员要通过自己的沟通来体现自己的善意,消除传销人员的敌意,从而营造对话平台,这也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对劝说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传销人员强烈的类聚效应,把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从形式上尽量靠近传销,或者以曾经从事过传销的身份出现,使其产生“自己人效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劝说过程中许多劝说人员都注意到了“以情感人”,从生活工作多方面关心这些传销人员,被传销人员视为知心人,收到了较好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还经常利用回归正常的传销人员现身说法进行劝说,更能产生良好效果。
其次,是要对传销痴迷者进行系统的心理矫治。心理治疗是由中国反传销网专业的劝说人员,针对心理异常者的病因病情,在非药物原则下给予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对传销痴迷者的“心理矫治”就是将心理治疗与感情认知的有机结合,采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通过对传销痴迷者心理特征的评估分析,挖掘其痴迷的心理动机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劝说方法手段,矫正其扭曲的思维行为,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要求我们劝说人员能够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传销惯用的心理诱导和暗示的骗术与手段,通过不同方式、情景和人物反复暗示强化,以引起他心理结构慢慢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暗示的信息作用到广泛区域,被劝说者便容易接受它。特别是同一信息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负责人等重要影响源,产生的影响力更大。应该说,对传销人员的心理矫治是把心理治疗的理论方法结合反传销工作的本土化,它融合在打击传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了传销痴迷者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是心理矫治和反洗脑劝说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关于受害者的传销后遗症
反洗脑劝说也是像医院医生对病人做手术一样,当时让受害者认清骗局的成功,只是整个成功的一部分,后期的家人“照顾”也很重要!
不少参与了多年传销活动的传销回归者回到家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整日无所事事,思维混乱,自闭自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激情和智慧,这些病态现象被心理专家称之为“传销后遗症”。传销回归者和他们的家属都盼望“患者”尽快摆脱这种心理疾病。
三、关于受害者的传销后遗症
反洗脑劝说也是像医院医生对病人做手术一样,当时让受害者认清骗局的成功,只是整个成功的一部分,后期的家人“照顾”也很重要!
不少参与了多年传销活动的传销回归者回到家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整日无所事事,思维混乱,自闭自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激情和智慧,这些病态现象被心理专家称之为“传销后遗症”。传销回归者和他们的家属都盼望“患者”尽快摆脱这种心理疾病。
传销后遗症是现实颠覆了传销者原有的判断,导致他们梦想破裂、自信心遭受强烈打击之后的必然反应。
传销后遗症按表现分为二种,亲友们可有针对性地对待。第一种表现为自闭。传销窝点里宣传的快速致富和群体性的亢奋情绪,是让参与者迷失自我的最重要精神因素,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洗脑磁场环境。脱离那个亢奋群体之后,极度的心理落差就会和其他负面情绪一起,占据传销者的思想,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心理矫正能力,很可能会进入另一个思想极端——自闭。这种症状,需要亲友们多关心多爱护,最好能把他们的空闲时间都排满,不让他们有太多时间沉静下来,游玩、工作、看电影都是好办法,亲友们切忌不要冷落,更不要责骂他们,要有包容的心态。
第二种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过分的多疑防备心理。由于传销极具欺骗性的环境,会令参与者完全丧失对社会的正常判断力。长期参与传销后回归生活,参与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极度缺乏自信,由此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持高度戒备防范心理。这种现象,专家建议家属咨询心理医生进行矫正。平时不要提及传销往事,要用包容和温情感化他们,多关心多理解多换位思考,给其多些鼓励,让其早日回归现实生活。最常用的安慰措辞是“传销那样的环境,别说是你,就是我们大家一起去,只怕都会丧失判断力。你意志真坚强,能自己走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